时间:2023-02--13 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
检验检测机构集成数字化管理的探索
文 / 钱晓敏 李卫国 薛爱龙
一
当前检验检测机构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
检验检测机构的运作以技术管理为主线、质量管理做保障、行政管理供支撑,任何一环运转不力都将致使机构运作不畅,当前检验检测机构普遍存在主线缺环节、保障难落地、支撑力不足的问题。
二
数字化管理系统(CO-LIMS)集成数字化管理需求
传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(LIMS)主要涉及从样品接收到报告出具的检验检测过程,即技术管理要素的核心部分;客户关系管理(CRM)是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系统,包括商机管理、订单管理、客户管理等业务环节;办公自动化(OA)是办公自动化系统。LIMS、CRM、OA对各自功能的实现趋于成熟,但因信息采集和数据处理技术差异,造成同一机构内部的数据资源无法共享[7],成为机构整体管理水平提质增效的“卡脖子”环节。本文提出将前端的业务运营、后台的行政支撑以及贯穿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求与LIMS集成,建立一套检验检测机构CO-LIMS,以期为改善检验检测机构存在的各类管理问题提供参考。
三
检验检测机构CO-LIMS设计
CO-LIMS的设计,应始终贯穿国际标准ISO/IEC 17025和我国资质认定相关要求,从任务流、管理流、办公流三个维度进行顶层设计并交联渗透,任务流即自合同受理到报告提交以及完成委托任务的过程;管理流与任务流环环相扣,涉及影响任务完成质量和效率的各项管理要素,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作的保障;办公流发挥并扩充OA系统对任务流和管理流的支撑功能,提升协同办公能力。CO-LIMS总体框架如附图所示。作者认为CO-LIMS应在传统LIMS基础上,前端接入CRM模块,任务过程中引入OA系统,实现对人员、文件、质量、合规等管理要素的线上协同办公。以下就方案编审、合同评审、人员管理、文件管理、质量管理、合规管理等管理的薄弱环节展开论述。
附图 CO-LIMS总体框架图
1.方案编审
CO-LIMS要求在传统LIMS的前端完善客户需求链,通过在管理流建立完整有效的标准库和项目库,关联本机构资质能力,实现方案在库编审,从源头上规避超范围检验检测风险,提升客户需求对接有效性。
2.合同评审
合同评审内容和流程的系统设置应与机构管理体系的规定匹配。从合同到产品全流程采用同一个项目库,实现标准化和精细化成本核算,有利于合同评审规避不合理竞价风险,从机构良性运作层面保障检验检测工作质量。
3.人员管理
人员信息通过CO-LIMS多维留痕,将人员培训和监督、质量控制活动、继续教育或技能提升、奖惩等多方信息数字化,实现人员能力量化评价,与其岗位职能和能力授权实时匹配验证,释放线下人员管理压力,更有效保障检验检测工作质量。
4.文件管理
CO-LIMS结合OA平台功能,建立机构共享文件库,按受控与非受控、内部与外部分类管理,设置人员查看、编辑、下载等不同权限,文件编审、修订、发布与废止通过系统信息实时推送,文件操作记录及系统信息查收记录留痕可溯。
5.质量管理
CO-LIMS通过表单和流程组成的工作流实现各项质量计划的动态更新、不符合工作的识别、纠正及跟踪、管理评审输入和改进项的落实跟进等,并将实施效果纳入岗位考核指标中,结合系统任务催办、预警提醒功能提高协同办公能力和管理质量。CO-LIMS应强化其统计分析能力,在满足报告差错率、及时率、客户满意度、有效投诉率等常见质量目标实时统计的基础上,留有自定义通道,助力机构实现特色化竞争和管理体系持续改进。
6.合规管理
CO-LIMS动态推送与机构运作相关的市场监管、生态环境保护、应急管理、卫生健康等各类门户网站最新政策信息,涉及职业健康、消防、生物安全、特种设备、危化品、三废处理等合规运作要求,定期提醒督办,提升机构合规运作的自主能力。
四
结语
通过CO-LIMS的开发利用,可全面提升机构运转效率及管理水平。当然,系统从理念设计到实现有众多影响因素,需根据机构内部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进行随时评估并不断完善;CO-LIMS涉及面庞杂,数字化建设过程应由简入繁,从顶层设计层面留足模块衔接和功能升级的冗余空间,科学设计、合理推进、动态调整。